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,数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以‘数’说雷锋故事,争做追‘锋’少年”为主题,组织30余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进常州市16所中小学,开展'数'说雷锋故事,争做追'锋'少年主题宣讲活动。这场融合数学思维与红色精神的沉浸式宣讲活动,让1000余名青少年在数字密码中破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。
数字密码解锁精神图谱
宣讲团成员精心构建雷锋数字档案,通过1件补丁摞补丁的雨衣100元匿名捐款200余封心灵书信300余次义务劳动1000公里巡回路程10000余元累计捐款等具象化数据,勾勒出雷锋同志向上向善的人生轨迹。在常州外国语学校,学生党员将每个数字背后的故事转化为可视化图表,当22岁生命长度与永恒精神高度形成鲜明对比时,许多学生红了眼眶。
数学思维解码精神内核
突破传统说教模式,宣讲员创新引入数学公式诠释雷锋精神:以减法运算对应克己奉公的境界,用加法累积展现微光成炬的力量,借乘法效应揭示精神传承的密码。在常州市实验小学,学生通过绘制雷锋精神传播树状图,直观理解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春天的集体力量。这种跨学科解读方式让抽象的价值观变得可触摸、可计算。
学习实践融合知行合一
活动特别设计雷锋精神数学应用指南,引导学生将钉子精神转化为攻克难题的韧劲,把螺丝钉品格细化为每日基础题训练。在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,学生党员带领大家运用碎片化时间管理公式制定学习计划,通过错题解剖五步法培养钻研精神。不少学生现场制定了每日数学微目标,将雷锋精神转化为看得见的学习成效。
此次党日活动实现了三个转化: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教材,将理论宣讲转化为实践体验,将价值引领转化为成长动能。正如学生党员宣讲员曹蕾所言:我们要像计算圆周率那样,用无限不循环的热情,在新时代续写雷锋故事的新篇章。(图/各宣讲团宣讲员;文/赵静;编辑/尚江伟;审核/李秀秀)